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之“粮食安全”---保持种子活性,助力粮食丰收

发布时间:2023年7月20日 17:37浏览:502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的助力推动《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和建设。41日至4日,2023年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以中国种业振兴,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搭平台、展成果、聚智慧、引发展,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鼓”与“呼”,为全面推进南繁硅谷建设“策”与“谋”

图片

“种业科技创新是一条涵盖种子创新和商业推广等全链条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李家洋指出,崖州湾实验室将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统筹部署农业生物育种领域最紧迫、最亟需、最难解的战略任务,创制革命性新品种,建立种业创新高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使命在肩,为种子安全保驾护航!

      种子质量是决定其产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获得高活力种子是判断最佳收获期的前提,对提高种子质量非常重要。不同成熟度对种子活力影响很大,种子活力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而在作物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老化现象也普遍存在。

      冷藏是保持种子活性的最有效的方式,而大面积大范围的种子冷藏暂时不易实现,如何才能在自然贮藏条件下最大程度的保持种子活性,包装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横跨6个温度带的国家,其播种时间受地域气候影响,并不一致。

      以玉米播种时间为例:

东北:通常在谷雨(420日)之后至510日前。

山东:4月初播种春玉米,5月中下旬种植夏玉米。

河北:春玉米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秋玉米不迟于7月中旬播种。

河南:种植夏玉米,5月底6月初播种。

云南周边区域播种时间在9月前后

南方:长江流域春播玉米一般在3月底4月初。秋玉米则在12月份前后。

      播种时间的不一致,长期的贮藏就可能导致种子活性出现波动。同时农作物种子在运输、销售过程中也有可能出于本年度所生产的种子销售不完的原因,而不得不加长贮藏时间。从而导致种子发芽率下降等问题,以及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因包装袋原因而造成的种子发霉、腐烂、甚至失去生理活性等问题。而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合理的,能保持种子生命的新型包装袋已成为农作物种子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司董事长李相如作为郑州大学新材料专业聘用教授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展开研究突破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研发出一种具有调控种子活性功能的种子专用包装袋。201112月份获得国家专利。通过气体阻隔、气体吸入等过程改善包装袋内作物种子的生存环境,进而调控作物种子的活性,达到保持、延长农作物种子的生理活性和发芽率的目的,既减少了作物种子的损耗和浪费,又避免了种子在储藏过程因来回更换包装材料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结合种子的特点,依据研制的包装袋功能调控层的抗菌、调节、吸附包装袋内种子的湿度和气体氛围等功能,观察外界温度和气体环境条件对种子的生命及芽率的影响程度。为种子的贮藏维持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避免了各种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贮藏而使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的现象。

  作为服务三农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为我国种子包装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与国际接轨。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坚定不移的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三农路子,做好三农服务工作,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持续深化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加快建设高效农业强国,让中国三农金名片绽放新彩,大放异彩!



豫ICP备18044239号